综合化学实验

课程简介

       课程发展史:2000年初,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提出建设“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创新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综合化学实验”是该体系的重要实验课程之一。在广泛收集国内外同类课程教学计划及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资料的基础上,本课程教学团队结合线上赌博app 教学、科研、专业设置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该课程的系统建设,撤消各专业实验室,组建综合化学实验室,率先在我校向本科生设立了“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基金”,开展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2001年,面向1997级本科生开设了第一届《综合化学实验》, 实验内容涉及材料、环境等新兴领域。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共有十几位教师参编,毛宗万、童叶翔教授主编的《综合化学实验》教材于2008年出版。后期根据课程建设发展需要,课程组于2020年重新出版《综合化学实验(第二版)》。本课程2005年入选广东省精品课程,2010年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2017年荣获第八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18年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学内容:综合化学实验内容不但体现化学各个二级学科的内容,而且打破学科界限,强调学科交叉,与学科发展前沿相结合 (包括材料、生命、医药、环境等学科中的实验方法)。

       课程特点:《综合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本科生在高年级开设的独立实验课程,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和加深对化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化学实验的能力。 

       教学任务:1)最大限度地从化学一级学科的层面上了解和掌握现代化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它们在当今高新科技领域中的应用;2)将无水无氧实验内容及化学危险品操作引入到本科生实验教学中,强化化学专业性,提升本科生国际竞争力;3)独立进行资料查阅、完成实验设计、方案实施、结果分析、报告总结等,初步具备化学专业人才应有的创新意识、 科研能力和团队精神。

 

实验项目

实验3 1,1'-二(二苯基膦)二茂铁的合成(20学时)
实验4 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10学时)
实验5 单核钴配合物的合成及可见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性能研究(20学时)
实验7&10 金属配合物的模板合成、表征和 DNA 断裂分析, DNA的提取及与金属离子的作用(15学时)
实验 8  小分子晶体生长和结构分析(15学时)
实验24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HKUST-1纳米晶的合成及其染料吸附性质研究(15学时)
实验31荔枝皮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分离及其抗氧化性研究(15学时)
实验34 蚊剂 N,N-二乙基间甲基苯甲酰胺的合成(20学时)
实验39 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醇的制备及其应用(15学时)

 

教学特色

 本课程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打破二级学科界限,与学科发展前沿相结合 ,最大限度从化学一级学科层面上了解和掌握现代化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它们在当今高新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提升科研兴趣; 
2. 独立进行资料查阅、完成实验设计、方案实施、结果分析、报告总结等,初步具备化学专业人才应有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渗透科学实验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独立思考能力;通过适当融入中外化学家的典型事迹,激励学生志存高远,培养学生孜孜不倦、勇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

获奖成果:
1. 新时期化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
2. 科研促教学,深度融合现代化学实验技术和教学实践,全力培养化学创新人才,第八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17年
3. 综合化学实验,国家精品课程,2010年
4. 综合化学实验,广东省精品课程,2005年

自编教材:
1. 《综合化学实验》(第二版),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毛宗万、姜隆、张伟雄、乔正平、张艺、肖小华编著,科学出版社,2020年
2. 《综合化学实验》,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化学类,毛宗万,童叶翔,科学出版社,2008年

先进仪器设备:

1.    手套箱


image-20230608155614-1

2.    溶剂处理系统

image-20230608155636-2

3.    桌上型扫描电镜

image-20230608155648-3

4.    气相色谱

image-20230608155701-4

5.    红外光谱仪

image-20230608155715-5

 

教学团队

image-20230608153251-1

毛宗万
教授、博导,国家杰青

image-20230608153321-2

张艺
教授、博导,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image-20230608153349-3

赵晓丹
教授、博导

image-20230608153411-4

韩治际
教授、博导

image-20230608153432-5

周磊
教授、博导,省杰青

image-20230608153452-6

肖小华
副教授、博导

image-20230608153548-7

刘四委
副教授、硕导

image-20230608153603-8

周东东
副教授、硕导

image-20230608153616-9

许先芳
实验中心副主任,高级实验师

image-20230608153629-10

黄华珍
中级实验师

image-20230608153642-11

张建辉
中级实验师

image-20230608153654-12

陈滔
初级实验师

       已建设了一支德才兼备、学术引领、热爱教育的优秀教学团队,引领创新人才培养,铸就人才培养高地。课程组现有主讲教师8名,教辅人员3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3名,高级工程师1名,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4名,广东省杰青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