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实验(一)

课程介绍

       本课程面向大一材料科学类、材料类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专业必修课,1.5学分。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训练,让学生直接获得大量化学事实,培养学生规范地掌握大学化学实验涉及的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等基本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等意识,建立“绿色化学”思想;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参加实际工作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要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备高尚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养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基本要求:从实验获得感性认识,深入理解《大学化学》理论课中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牢固掌握实验涉及的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包括常见玻璃仪器的使用、加热和冷却方法、常见离子的基本性质与鉴定、基本物理常数的测定、典型无机物的合成与分离等,在此基础上能独立完成稍微复杂的实验。能掌握常见仪器设备如分光光度计、pH计、分析天平、电子秤、电磁加热搅拌器等的原理、使用方法与应用范围。

 

实验项目

实验一. 钒酸铋黄色颜料的制备
实验二. 由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
实验三. 光致发光材料三(8-羟基喹啉)合铝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
实验四. 热致变色材料四氯合铜双二乙基铵盐的合成与性能
实验五. 鲜牛奶新鲜度的检测
实验六. 弱电解质电离常数测定
实验七. 磺基水杨酸铜配合物的组成与稳定常数测定
实验八. 海藻酸钠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过氧化氢催化分解中的应用(设计实验)
实验九. 葡萄糖酸锌的制备与质量分析

 

教学特色

1. 主讲教材:无机化学实验,中山大学等校编(石建新、巢晖主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2. 辅助教材:补充教材,教学团队编,2022。

 

教学团队

石建新、叶保辉、梁宏斌、谭彩萍、林锐标、廖培钦、倪兆平、贾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