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姓名:杨玉良

性别:男

籍贯:浙江海盐

职位:教授,博士,中共党员。现任复旦大学校长

联系方式 

电话:暂未填写

传真:暂未填写

邮箱:暂未填写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邮编:510275

个人网站:暂未填写

教育经历

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并留校工作。
1984年,在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获博士学位,并荣获中国化学会首届青年化学奖。
1986年,留学联邦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成为国际著名学者Spiess教授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的博士后。

工作经历 

1988年,回到复旦大学工作。
1993年,晋升教授。
1993年,历任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分子科学系首任系主任、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99年,成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一批特聘教授。
1999年,任复旦大学副校长。
2003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连续两次任国家"973"计划首席专家,
2006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2008年度又被聘为国家"863"计划首席专家。
2009114日下午430分,复旦大学举行新任校长宣布大会,中组部副部长李建华、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受中央领导委派,李建华副部长宣布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杨玉良同志任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同志不再担任复旦大学校长职务的决定。

讲授课程 

暂无资料

科研方向 

       主要从事高分子物理方面的研究,将各项复杂的拓扑、共聚物结构高分子链构象统计与粘弹性的分子理论结合,建立了高分子链的静态和动态行为的图形理论;采用射频脉冲与转子同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出研究高分子固体结构、取向和分子运动的相关性的三项新的实验方法,获得了高分子固体材料内部的链结构、凝聚态结构及动力学的信息及其相关性。发展了模拟聚合反应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其动力学的Monte Carlo方法,发明了合成可逆超支化与可逆交联的高分子材料的方法等。

研究概况
        杨玉良院士是我国第一代高分子学博士,在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果。主要体现在:研究具有复杂拓扑链结构的高分子链构象统计与粘弹性;建立了研究高分子固体结构、取向和分子间运动相关性的三项新的磁共振实验方法;运用自洽场及相分离动力学理论研究了复杂链拓扑结构的嵌段高分子、液晶及囊泡等软物质的斑图生成及其临界动力学领域的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发展了高分子薄膜拉伸流动的稳定性理论,并由此指导和解决了双轴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生产中长期困扰产量和质量的破膜问题,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创立了模拟聚合反应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其动力学的Monte Carlo方法,收集在专著《高分子科学中的Monte Carlo方法》中,深受国内学术界欢迎,对我国高分子物理理论研究的开拓和布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迄今已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论文被他人引用1150余篇次,申请多项国际国内发明专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余项和"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种荣誉。他培养的博士生中有三位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科研项目

获奖情况

        主要从事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及聚合反应新方法的研究工作,承担并完成国家科委、教育部、上海市科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十余项,拥有多项国内国际专利。1990年获国家教委霍英东研究类二等奖,1991年被评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1993年被评为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人才。1994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首届"牡丹奖"1995年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同时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人才基金",并被国家科委聘为"S863计划"材料领域规划组副组长,1997年被选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攀登计划"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基本问题专家组首席专家,1998年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9年被聘为国家"973"项目-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的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被再次聘为国家"973"项目——聚烯烃的结构与高性能化的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

论著一览

1. 《 高分子科学中的 Monte Carlo 方法 》,杨玉良,张红东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
2. Li L, Liang XY, Qiu F, Yang YL, J. Am. Chem. Soc. 2005 , 127 , 17996-17997
3. Wang JF, Wang ZG, Yang YL, Macromolecules 2005 , 38 , 1979-1988
4. Xia JF, Sun MZ, Qiu F, Zhang HD, Yang YL, Macromolecules 2005 , 38 , 9324-9332

相关成果

研究成果
1、高分子链静态和动态行为的图形理论
推广并建立"高分子链的静态和动态行为的图形理论", 将各种复杂的拓扑和共聚结构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和粘弹性的分子理论归结为对其拓扑图形的简单图形操作,并可获得具有复杂拓扑结构的均聚和共聚高分子的重要物理行为,如,应力松弛模量、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回转半径及其分布等。同时,图形理论还使得对不同拓扑结构的高分子链的粘弹性和构象统计理论处理具有统一、完美的形式。采用图操作方法还获得了许多前人所未能获得的新结果。这项研究历时16年,曾于1985年或中国化学会首届"青年化学家奖"
2、转子同步NMR新方法
研究高分子固体的结构、有序度和分子运动相关性的转子同步NMR新方法   采用射频脉冲与转子同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研究高分子固体的结构,取向和分子运动的相关性的三项新的实验方法(EISS2D-EISS 3D CORD)。这个独一无二的方法可一举获得关于高分子固体材料内部的链结构、凝聚态结构及动力学的信息,以及其间的相关性,为从微观角度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手段。迄今,尚无其它的实验方法可取代。这些工作均以杨玉良为第一作者在《J. Chem. Phys.》、《Macromolecules》和《Chem. Phys. Lett.》上发表,并获得广泛引用。在9394年由Academic PressCambridge Univ. Press出版的两本有关高分子固体NMR的权威性专著:V. J. McBrierty, L. J. Packe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n Solid Polymers, Cambridge Univ. Press, Cambridge, 1993)和 K. Schmidt-Rohr, Multidimensional Solid-State NMR and Polymers, Academic Press, NY, 1994)对这些新技术均以专门的章节进行全面介绍。
3、液晶的分子场理论和PDLC材料
结合高分子包埋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PDLC)材料的开发开展了 关于表面校列、液滴指向矢构型、Frederiksz转变等液晶小体系物理行为的分子场理论研究。建立了高分子/液晶复合体系的统计力学理论。进而,又发展了高分子/液晶相界面、相分离动力学的统计热力学理论和外场存在下的高分子/液晶的相平衡统计力学理论。并成功开发了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PDLC材料。这些研究工作分别发表在《Macromolecules》、《Phys. Rev. E》、《Polym. J.》等刊物上发表,并曾两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IUPAC PLC1994.9北京)和Prog. in Polym. Chem. Phys.1994.5德国Mainz]上作大会特邀报告并作为一次国际会议[PPS-12SorrentoItaly]分会场的Co-Chairman。也曾获国家教委"霍英东研究二等奖""光华三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视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4、提高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的速率
活性自由基聚合工业化的最重要的障碍是其极慢的聚合速率。杨玉良教授发展了模拟聚合反应产物的MWD及其动力学的Monte Carlo方法,并在其指导下找到了提高活性自由基聚合速率的新技术,使聚合时间降低到原有的1/5,还获得了独特的可逆交联聚苯乙烯。这些研究结果已经申请了3PCT国际专利和5项中国发明专利。相关论文在《Macromolecules》、《Polymer》和《Macromol. Chem.》等上发表,得到了广泛的引用。所创立的理论和模拟方法总结在专著《高分子科学中的Monte Carlo方法》中。该专著获1995年全国优秀图书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在《Macromol. Theory Simul.》上发表的论文被评为在该年度发表的论文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排名第二)和在刊物发表的所有论文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排名第五)。
5、高分子复杂流体的图样演化动力学
多相高分子和液晶复杂流体的静态和动态流变行为、时空图样生成和图样的临界动力学等是高分子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的交叉研究领域。其既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对新材料的开发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杨玉良课题组阐明了:高分子固有的粘弹性将严重地抑制相分离的发生;高分子的粘弹性反差是导致"反转相"的起因;切变流动下液晶高分子的Director Tumbling and Wagging的理论诠释和控制方法;为高分子新材料的分子工程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J. Chem Phys.》、《Phys. Rev. E》和《Macromolecules》等刊物上发表。
6、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研究工作
组建了"上海市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总投资人民币5000万元)并任主任。进而开发成功了:"BS98水基柔性建筑防水涂料",产业化两年多来已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一种AAS树脂合成的新方法,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数字化时间分辨SALS仪和偏光显微图象分析仪及其软件系统,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系列绿色化学建材,2000年已产业化,总投资2000万元;新一代膜式人工肺,2000年已产业化,总投资500万元。
杨玉良教授共发表研究论文150篇、其中属SCI论文110篇、专著一部、论文被他人正面引用>265篇,鉴定项目4项、申请国际专利3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项,授权专利1项。杨玉良教授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人才基金"的延续资助,获"求是青年学者奖"和各类省、部级奖和各类荣誉称号20多项。现为"973"项目"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的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
7、内蒙古四号王旗档案史志局技术编辑
杨玉良 19499月生,内蒙古四子王成人,中师文化,内蒙古四号王旗档案史志局技术编辑。1993年他为《中国县镇年鉴》撰写内蒙古四子王旗概况及工农牧林水政的变化情况并已出版。19931995年分别由他主笔撰写并出版了《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组织史资料》第一卷、第二卷,两卷资料记录了中共于19371994年在四子王旗的活动实况,计27万字。199512月他为《中华劳模大典》撰写该旗160名劳模的业绩。1997年他的作品《情系一方热土》、《事业在他心中》分别荣获全国第三届"大地之光"征文三等奖。199712月被聘为《内蒙古年鉴》编纂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特约编辑。
 
主要成就
        主要从事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研究,包括将分子轨道图形理论中的唐 - 江定理推广到研究具有复杂拓扑链结构的高分子链构象统计与粘弹性问题;建立了研究高分子固体结构、取向和分子间运动相关性的三项新的实验研究方法,迄今,该方法仍是获得高分子固体材料内部的链结构、凝聚态结构和动力学信息及其相关性的唯一磁共振实验方法;运用自洽场理论及时间分辨的 Ginzberg-Landau 方程研究了高分子共混体系、复杂链拓扑结构的嵌段高分子、液晶及囊泡等软物质的斑图生成、选择及其临界动力学领域的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发展了高分子薄膜拉伸流动的稳定性理论,并籍此指导和解决了双轴拉伸聚丙烯( BOPP )薄膜生产中长期困扰产量和质量的破膜问题,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创立了模拟聚合反应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其动力学的 Monte Carlo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