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YSU·校友演讲】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物理系1969届校友刘修婉在2014年学位授予仪式(第11场)上的演讲
刘修婉,1964年至1969年就读于中山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香港大学基金会名誉顾问。陈运河(化学系68届校友)刘修婉伉俪为中山大学芙兰奖,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芙兰励教奖学金捐赠者。

刘修婉校友演讲
尊敬的许校长,朱副校长,我的老师莫教授,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出席学位颁授仪式多次,都是家长身份。
从未想到,会以学长身份,出席自己院系的学位授予仪式,
更恰逢母校九十华诞、大喜之年!
感动感慨,五十年前,悠悠往事,涌上心头!
1964年金秋,我们考进中大。
康乐园的美丽,令人惊喜;
紧接着,校庆40周年一连串活动,令人振奋。
我们,就像今天的你们,扬着青春笑脸,
在小礼堂,在大操场,期待着尊敬的校长,宣布庆典开幕!
更幻想着、期待着,自己的学业、人生,
在这崇高的大学殿堂,同时揭开序幕!
遗憾的是,因历史原因,学业中断!
故此,平凡的我,今天只能借花献佛,
下选三句圣贤之言,穿插几个所见故事,谈谈一己感悟。
第一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数十载阅事阅人,体会深刻:旨哉斯言!
前半句,宜励志;后半句,应敦行。
一份普通甚至卑微的职业,一件寻常甚至细小的工作,
务必不辞劳苦,全力以赴,认真做好。
否则,别说上天,就是上司,都不会把大任小任,
连同可能的大机遇小机遇,放到你面前!
机会从来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准备就是:苦心志,劳筋骨。
当红线女只是戏班配角,某日,主角病了。
她顶替出场。全因苦练在先,脱颖而出!
自此,她不再是配角,不止是主角,她是粤剧巨星。
计亮年院士,化工学院教授。
80高龄,大年初一,就进实验室。
天道酬勤,令他赢得2013年广东省最高荣誉的
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第二句:“淡泊明志”。
国画大师吴冠中的代表作《双燕》,
用独具匠心的水墨演绎,让我顿悟,何谓“淡泊”。
两道墨彩,平直无奇,横贯画面,勾勒出屋脊地基。
两朵墨痕,浅淡轻柔,斜向屋顶,点染出回巢双燕。
画面大片留白,但你切实看到,
那空白,是故乡的蓝天,祖屋的粉墙,村口的池塘。
画面当然无声。但你仿佛听到,
游子的行吟,归家的脚步。
简约淡泊,竟如此强烈地渲染出,浓浓的乡愁。
这就是大师大作!
我一下懂了:
高手的留白,展现的是深厚丰满的内涵;
高人的淡泊,彰明的是超凡脱俗的心志。
这就是不一样的艺术、学问,不一样的人生!
不久前,同学转来网上文章,内中一话刺痛了我:
近二百年,发明无数,但,从蒸汽机、互联网,
到一枚回形针,都不是中国人发明。
个中原因,值得精英痛加思考。
至于个人原因,我想,发明者多是:
淡泊名利,我行我素;远离尘嚣,天马行空。
第三句:“宁静致远”。
唐诗写静,颇多好句,耐人寻味。
“鸟鸣山更幽”。山幽,林静,鸟飞来,鸣于木。
引申之:幽静,灵感就会如小鸟,飞来栖息;
以美妙鸣唱作为前奏,让你谱写接下来的大乐章。
两位物理学家,绝对是理工人的偶像:
一位,三十来岁,就得诺奖。
一位,十来岁时,下乡、种田,得知恢复高考,洗净腿上泥巴,决然走进考场。今天是我们的校长。
我敬佩,细想:二位之名都有“宁”字。
必是以“宁静”而“致远”,远见、远行,远远领先!
上月,出席香港公开大学校长就职典礼。
适逢公大银禧之庆,典礼有一仪式:
校长和师生代表,把各自计划蓝图,放入时间锦囊。
约定25年后,金禧之庆,再度打开。
在场的我,砰然心动:
该把什么心愿,放入我的时间锦囊?
今天,我找到了:就是当日校长致辞,反复强调的
“终生学习”,寻找人生“全新起跑线”!
“终生学习”,四个大字,我特地复印多份,今日分送学弟学妹。
最后一份,留给自己,作为心愿,放入心中时间锦囊。
学弟学妹的计划蓝图,当然宏大得多。
更应在今天,2014年6月26日,你们的大日子,
把宏图大愿置于心头锦囊。
这样,日后人生路上,
无论坦途曲径、高峰低谷,理想与你,风雨同行!
十年之后,相约重返康园。
各自打开背包,交换游记相册,分享征途的惊险故事、迷人风光。
再打开心中锦囊,看着今日的理想与激情,
像五彩气球,逸出高飞。
当每个中大人,都让理想升腾,上摩蓝天,
必是百年校庆,壮观的一幕!
最后,我要说:惜缘感恩。
珍惜在中大得着的善缘。感恩母校给我们的一切。
像花儿用万紫千红、小草用丝丝翠绿,回报春晖。
用我们的全部心意回报母校。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