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活力代言,为教育奉献——访98级化学院博士生张黔玲校友
校友简介:张黔玲,女,辽宁桓仁人。博士,中共党员。现为深圳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09-2001.07在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从事过渡金属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2001年7月获理学博士。2001年7月至今在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深圳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任教。
采访时间:2013年7月9日
采访人:谭颖欣、李伟杰、方栩岸、彭春君、谢思颖、谢怡芳
作者:李伟杰(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11级材料化学)
稿件是否经过本人审阅:是
当我们六人的采访队伍还在办公室门口准备的时候,从里面走出来了一位年轻、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老师,那位就是我们深圳行的寻访对象张黔玲校友。老师像招待家里的客人一样,热情的迎接我们。到她的办公室坐下,她毫不保留的跟我们分享了她的人生经历。
从北到南求学,于中大结束学生生涯
张黔玲老师在内蒙古大学修读本科,专业是应用化学系。当初她报选的第一个志愿并不是选化学而是选医学,但是由于第一志愿没录取到,于是就与化学结缘。她说在学习的时候她对化学的兴趣越发的浓厚,庆幸当初读的是化学而不是医学。本科毕业之后,她并没有选择就业,而是决定继续求学,于是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读三年的硕士。当时她的硕士生导师正是现在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苏锵院士,研究的是发光材料。在那三年中,她给我们一个有趣的形容就是“硕士的时候天天都是烧坩埚”的日子。她觉得搞化学应该是一些“瓶瓶罐罐”的东西更有趣一些,于是她想着博士的时候可以真正多做一些“瓶瓶罐罐”的东西,就是从真正意义上去做一些化学反应。在她寻找博士生导师的时候,想转换研究的方向。在很多论文还有搜索当中找到了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计亮年老师,对计老师的研究课题比较感兴趣,而且当时比较喜欢南方,觉得中大是南方最适合她的学校。并且当时虽然计老师还没有被评上院士,但她已经了解到计老师在学术和为人处事上都很受人景仰,所以在1998年开始跟随计老师学习,在中大结束了三年的博士生涯。
成为计亮年老师学生,受益终身
有网络的时代,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限拉近,促成在北方硕士毕业的张黔玲老师与在南方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计亮年老师之间的师徒关系。当谈到她与计老师的故事时,她就欣喜的笑了。与计老师相处的三年,计老师给她最深刻的印象有三个方面。在学术上,计老师特别的 严谨和认真,学生发论文的时候要求非常严格,不允许一稿多投或者伪造数据。在她读博士的期间,计老师每天早上七点多就到实验室,直到晚上十一点多才离开,到了五十多岁还亲自动手做实验,到七十多岁的时候依然非常的勤奋。在与学生相处上,她觉得计老师除了给学生单纯的学术上的指导外,还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怀,既是老师又是父亲。在她博士毕业的时候,计老师还推荐她到国外深造读博士后,还有给她推荐找工作,对她的人生给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在为人处事上,她觉得计老师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声誉,很多事情都看得开,大度豁达,品德高尚。虽然已经毕业了多年,但如今她还与计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她从计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得到一份师徒之情。
于深大教学,忆中大时光
博士毕业之后,虽然计老师有推荐她到国外深造读博士后,但是她说,当时有比较好的工作机会就选择了新的工作。至于为什么会选择深圳大学呢?她就跟我们解释说,她第一次走进深圳大学觉得这个校园很美,它当时是一所比较新的,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一所综合性大学,而且是发展迅猛的深圳中唯一的一所大学,于是选择了深圳大学作为她结束学生生涯后的一个起点。在广州,她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就是中山大学。她说中山大学的学术水平高,老师的水平也突出。想当初她在中大学习的时候,学院的设备是非常落后和缺乏的,只有一台紫外可见吸收仪能供她使用,但是在中大艰苦学习的岁月却是她终身难忘的。她还时常回到母校去看看,对比一下当年,现在当年所读的学院的设备已经是非常充足和先进了。
高质量教学,科研与教学平衡
她边教育学生边搞科研。当问到她如何平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的时候,她说教学是以为老师的根本职责,应该以教育为先,因为教学的时间是一定的,搞科研做实验的时间是比较灵活的。她备课十分的认真,她认为“想上一门课很容易,想上好一门课不容易”,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可以把很深奥的东西,讲得让学生觉得很简单。想要做到这种程度,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准备,要自己先把书本了解透,刚开始教学的时候,上三节课的备课时间需要用5倍甚至10倍的时间。而且她会在课堂上才穿插一些最新的科研进展,“把科研上最新的一些方法、知识和理论融合到你上课当中,就会使得教学效果更佳”。她的教学是细致认真的,好老师当然能够教出好学生。在今年的她教的一个学生考中山大学的研究生,结构化学成绩排名第一,整个考试成绩是该专业的第二名,这算是对她教学成果的一种肯定。
拒绝稳定,勉励学生
她说在深圳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大部分会选择就业,而且她的一些学生尤其是男生特别想当公务员,就是贪图人们口中说的公务员的稳定。她认为当公务员的不一定是最好,她的一些研究生同学在企业里面是干得最好的。很多同学以为当了公务员生活会稳定,她觉得“稳定”这个想法已经害了同学自己,它会磨灭你奋斗的想法,不会再去努力拼搏。她勉励学生特别是男孩子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多奋斗,还给我们举出了许多成功的例子。
毫不吝啬,带领参观实验室
在寻访的尾段,老师接受了我们参观她实验室的要求。她带领我们将深圳大学化学院里的每一个实验室,边详细的细心的解说。可以了解到她对实验室的仪器都非常了解,是一位很严谨做事很到位的老师。而且还很大方的带我们参观了一个制作电子的一个实验室,里面一套生产的设备和完整的生产流程。我们对她的寻访也在参观完实验室之后圆满的结束了这次寻访之旅。 一个人的品质可以影响另一个人的人生,在张老师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计亮年院士的品质。教育学生就好像播种一样。张老师就像是计老师散播的种子,她飘到了深圳,落地、生根、成长,到现在她也在培育着自己的种子,她的种子也会散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为社会增添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