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深深党情救国于危难 ——访37级校友曾生之子曾德平
东江纵队系列之东纵领导——
深深党情救国于危难
——访37级校友曾生之子曾德平
采访人:吴金齐 杨海婷 伍子豪
作者:吴金齐(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1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
采访时间:2015年9月13日15:00—17:30
稿件是否经过本人审阅:是
被采访者:曾德平,东江纵队司令员、中大校友曾生之子
九月份的广州,秋高气爽。在丰盛堂的办公室里,我们迎来了曾德平伯伯。曾伯伯是著名的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之子。今天,我们将随同老人,穿越历史的时空,一起回顾那段抗战的艰苦岁月,看曾生是如何萌生革命思想,接触共产党组织,继而成为东江纵队的领导先驱。
革命萌芽,情系中大
曾生将军出生于海员家庭。曾生的父亲在往返于中国和澳洲的商船上做厨工,上岸之后在朋友的小商铺中打工当店员。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在澳洲得到更良好的教育,于是托自己的乡亲曾三叔将曾生带去澳洲悉尼读书。在去往澳洲的商船上,小小的曾生看到很多令他惊讶的事。很多人在阴暗的仓底角落中四处躲藏,很可怜。他问曾三叔才知道,那些人叫做“屈蛇”,是在国内贫困、无法生存的穷人,因没有钱买船票,只好通过自己的亲戚将他们送上船,偷渡到国外谋生。寻求活路的他们,一旦被船主和军警查出,就会被抓坐牢或者驱逐出境,所以他们像蛇一样,蜷缩在床底、木箱及任何可以躲藏的地方,以求蒙混过关,获得生存。这件事给曾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他不明白为什么人是这样的不平等,为什么这些人会受到如此不公平的待遇。社会的不公,祖国的贫弱,同胞的贫困可怜,使他难过至极。多年来这一幕的记忆一直深深地刻印在他的脑海里。
为此在澳洲学习期间,曾生勤奋努力地学习。因家境贫寒,他勤工俭学找了两份工作,一份是在父亲的商铺里打工,搬运货物;第二份是在车行当学徒,修理汽车。在求学期间,他对中国人因地位低下所受到的侮辱和歧视深有感触:白人把中国人看作“东亚病夫”的劣等民族,白人孩子嘲弄中国人,并用英语骂人,以为曾生听不懂。作为中国人,在这里遭受到如此的不公待遇,完全没有一丝的尊严。当时曾生也只知道愤怒,只知道我们的民族尊严受到伤害,幼小的他意识到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应有的责任,暗下决心学成之后要报效祖国、振兴中华,长大之后要为祖国多做贡献,希望祖国尽快富强起来,要让中国人在世界各地昂首阔步的走路,不被别人看不起。那时孙中山先生推翻满清,建立共和的壮举以及他的爱国事迹,使曾生受到很大的鼓舞,他对中山先生非常崇敬,希望以后能够像中山先生那样救国于危难。在这种爱国情怀的催动下,曾生誓要考进中山大学学习。
历经艰辛把党寻
要考入中大,则需先在中大附中学习。刚从澳洲回来的曾生,因多年没有接触到中文,中文很差。为了能够考进中大,他到百粤夜校补习中文。在补习期间,校长潘子湘经常向学生们传播爱国思想,曾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更加坚定他到中大学习的决心。
经过刻苦努力学习,曾生终于顺利进入中大附中,他和同学一起合租房屋学习。由于当时国民党的内部权力斗争,曾生被误抓入狱。在狱中,曾生看到了很多共产党员留下的豪言壮语,那些豪言壮语让他第一次感受到,共产党是一个很特别的党,他们的意志和精神对他产生了很大的鼓舞。这时,他对共产党有了初步的印象,同时也感受到有一群人在尽力拯救中国。
四一二蒋介石叛变事件之后,中国共产党受到重大创伤,与党失去联系的共产党员王钧予南下广州,继续发动组织群众,特别在进步青年学生中传播进步思想,成立中青同盟(当时是中大最强有力的学生组织)等进步青年组织。曾生加入中青同盟并迅速发展为骨干成员。中青同盟经常组织各种读书会,安排话剧演出等,通过各种活动加深学生对党的认识与理解。爱国情怀迅速从中大传播开来,继而影响广州之外其他地方的学生和群众。此时的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而共产党却以民族大义为先,联合全国人民共同抗敌。共产党在长征路上发表的《八一宣言》中“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的主张,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像曾生一样的爱国青年。
中青同盟当时是地下组织,为了积极响应抗战需求,在一二九抗日救国大游行运动到来之前,中青同盟在中大校园内开展了第一次学生游行。广州政府采取分散学生注意力、停课、封锁校园和派人打入学生组织内部等手段暗中镇压学生活动,并在中大成立伪抗日学生组织误导学生走上脱离抗日的邪路,后被曾生等进步青年识破。此后曾生等意识到要真正团结所有愿意抗日的学生成立组织,于是召开了抗日大会,夺回领导权,曾生当选为主席。后来虽然政府多次镇压,但仍有许多青年进步人士加入组织。一二九运动之后不久,曾生等人在中大一个礼堂召开会议,确定了第三次游行。这次游行虽遭到阻挠,但抗日热情高涨,从中大校园行至广州市区,一路上不断有学生、工人、市民等陆续加入游行的队伍,高峰时多达三万人之众,声势浩大,曾生当天就当选为抗敌联合会主席。游行过程中,愤怒的学生在经过教育厅时,合力把它的牌匾砸下,以此作为战利品带回集结地。
游行结束后,反动政府进行疯狂的镇压和报复,四处缉捕游行的学生和进步人士等,曾生也被列入缉捕之列。当时海员是海港罢工的主力,曾生决定去香港通过海员寻找党组织。在香港,经过亲戚的介绍,曾生在日本皇后号游轮上做海员,并进入了该游轮上的余闲乐社(类似于同乡会的组织)。曾生在该组织中传播爱国抗日思想,组织开展一些宣传抗日的文艺活动,并筹集款项。这一举动带旺了船上的气氛,受到旅客、船主、海员和工人的欢迎。不久后他收到疑似共产党写的信件,随后便返回广州。此时中青的领导人王钧予已与党组织恢复联络,在王钧予的介绍下,曾生等人加入共产党,成为大革命失败、广东党组织遭受破坏后的第一批共产党员。成为共产党员的曾生接受党组织的委派再次返回香港,组织海员斗争,处理相关事宜,同时恢复了学籍,继续在中大学习。
后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由于国民党守军未能作有效的抵抗,仅十多天时间,广州市周围各县和东江下游地区的大片国土相继沦陷。日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广大同胞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东江两岸哀鸣遍野。领导东江人民进行抗战的重任,已责无旁贷地落到共产党人的肩上。曾生以了解自身家乡地理历史和群众基础的优势成功担当此任,带着两把手枪和少量现金,开始组建东江纵队,从此走上了领导革命之路。
勿忘国耻,中华儿女当自强
在采访过程中,曾伯伯说到他父母很少提及自己的生平,而自己比较忙碌,努力为党工作,直到退休后才重新慢慢回忆父辈的事迹。曾伯伯那辈人,出生在日本侵略者被赶走的年代(日本投降或即将投降的年代),尽管他们没能亲眼见证那时发生的每一段历史,但是他们成长在新中国的红旗下,他们父辈那段为民族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前赴后继的故事从小便深深地刻印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他们这代人从小就立志长大之后要继承父辈的遗志,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为建设强大的祖国奋斗,完成先烈们的遗愿。曾伯伯觉得,如果再不向孩子们讲述过去,下一辈们就不知道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得到的还不够多,只知道接受,却不知道付出和责任。
在那个战火连天的时代,国家积贫积弱,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遭受许多不公平待遇。现在我们国家渐渐富强,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却有很多人在骂共产党,控诉党的不是。但如果不是共产党,如果不是伟大的毛主席,人民会有现在的安稳生活吗?我们从新闻媒体知道,现在有很多的贪官污吏,损害着人民的利益,但曾伯伯说,那些并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他们只是披着共产党的外衣,戴着共产党的帽子,做着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是共产党体内的寄生虫。邪不胜正,真正的共产党人一定会将那些邪恶的共产党、那些冒牌货清除。
曾伯伯说,文革期间,父亲曾生受到错误路线的迫害,自己也因此遭受牵连和迫害,曾经坐过牢。但他始终相信党,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正像习近平主席讲的那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信念。曾伯伯这一生也是遵循着父辈的足迹,不慕名利、地位和金钱,勤勤恳恳为复兴中华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我们这代人从小泡在蜜糖水里长大,有着父母长辈们的溺爱,在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但是我们可曾想过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的幸福生活?可曾想过那些为了中华民族自强,为了祖国独立而前赴后继抗战杀敌的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们?他们付出了一切,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民族的独立,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平和安宁的幸福生活。
曾伯伯的这番话,让我感到我们这代人需要深刻反思,要在曾伯伯等人向我们讲述的抗日故事中找回我们中华民族应有的气节。我们该为自己作为炎黄子孙而自豪,我们要将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我们活着,不能只为追求个人的幸福,我们更应该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的责任和义务,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后人,做一个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推动者,做一个中华民族的史士!

曾德平先生讲述父亲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