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大学好啊 ——访07届年级理事林嘉锋校友
还是大学好啊
——访07届年级理事林嘉锋校友
采访人:陈颖源 邓皇俊 陈洁如 陈淳仪 谢羽芳
作者:陈淳仪(线上赌博app 14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采访时间:2016年9月1日
稿件是否经过本人审阅:是
“还是大学好啊。”这句话是采访结束后师兄看着欢声笑语的我们说的。其中深长意味也许可以从我们对师兄的访谈中体会一二。
感恩母校学习经历——影响至今
“在大学,学的更多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方式。”经常从不同专业的同学口中听到同样的疑问——我们在大学里绞尽脑汁学的东西,以后真的用得到吗?买个菜难道要用到泰勒公式或者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谈及此,师兄说在中大的学习经历给他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师兄在中大读了四年本科和两年硕士,六年学习生涯让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人生会面临很多不同的阶段,但是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踏入社会工作,解决难题的基本思路是一样的。况且不是说只有在大学里才学习,工作了更需要学习,所以在大学里养成的学习方式是终生受用的。
“大学同学比起中学、小学同学更亲切”。如今毕业十多年了,师兄与大学的同学们还是经常有联系。访谈中师兄也经常谈及自己当时的同学,其中还包括现任的化学院的老师,让我们倍感亲切。中学和小学同学由于学历和阅历等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但是和大学同学的背景是相同的,毕业后工作的环境和生活也更接近一些。几年的朝夕相处也留下了深刻的感情,所以到现在毕业这么多年,也经常能互帮互助。
致面临选择的师弟师妹——敢于尝试,了解自己
“不怕迷茫,敢于尝试”。谈到职业生涯经历,师兄坦言自己曾经也像很多面临找工作的师弟师妹一样迷茫过。但和很多人不同的是,他一直在不断地尝试。在大学里,师兄主动地寻找各种各样的兼职或实习,为毕业做好准备。他尝试过做问卷调查的兼职工作,但发现学到的东西不多,也不是培养能力的良好选择。后续自己去联系污水处理厂找实习工作……在毕业前的三个月实习期,师兄说周围同学的实习工资普遍有三千到五千,而他只有一千多。但他非但不介意,反而非常感恩。当时去的是一个新加坡上市公司,领导人非常好,能力也很出众,重要的是愿意教新人。也是因此,师兄才去了一年,就可以负责起一个项目了。第二年直接升迁至企业中层,成为了项目经理。很有名气的一款零食——德芙巧克力的塑料包装是他负责的项目之一。这也提醒了许多在找工作的同学,一开始不要过度看重薪水,工作单位领导的作风和人格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应聘之前,可以尝试多打听这些事情。
“了解自己,慎重选择。”师兄本科时读的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硕士是无机化学。在校园里学习了六年的化学之后,他没有选择继续科研的道路,却也不留遗憾。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越来越了解到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需要耐心和专注的研究道路,进入公司才是更好的选择。也就是说,与其说这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不如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况且师兄也并非完全舍弃化学的老本行,现在的工作也会运用到所学的化学知识。因此,对于即将面对毕业的师弟师妹们,师兄建议大家还是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师兄还举了非常实际的例子。在他们毕业的那时候,公务员是一个被很多人看好的工作——工资高,收入稳定,而且工作轻松。但如今毕业10年了,回过头来看,公务员并非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好的选择。对于想要更多奋斗和进步空间的人来说,进入企业反而更适合。公务员还是更适合重视家庭,渴望生活稳定的人。
作为年级理事——对校友工作的希冀与建议
在收集校友的联系信息时,师兄向我们展示了他自行组建的佛山校友微信群,言谈间能感受到师兄对于校友工作的热忱,但也诚恳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校友工作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情况,表达了自己对于校友工作的希冀和建议。
“校友邮箱,人手一个”。师兄当时毕业的时候,同学们登记在通讯录上的都是雅虎邮箱,而几年过去,雅虎已经不再做邮箱了。于是这些联系信息就都失效了。因此,师兄建议学校校友工作组在建立通讯录的时候,尽量选择能够固定和长久有效的联系方式。我们从校网知悉,如今毕业的校友都有自己的专属邮箱。相信以后对于校友的联系会更方便和快捷。
“学院牵头,更胜一筹”。近几年来,随着校友工作的日趋完善,校友们毕业后与学校的联系也越来越多。师兄表达了对现校友小组的肯定,但他也坦言,自己虽然身为年级理事,但由于工作的忙碌也难以经常组织校友活动。所以还是希望学院能多做牵头工作,定期组织同届的校友们开展回校活动,也有助于校友们更好地了解学院的动态和发展。
“加强沟通,促进感情”。谈及新校长罗俊的十二字方针还有学校的院系迁移,师兄表示虽然有所听说,但都没有深入了解。也是由于没有更深的了解,所以也难以评价这一系列的校园改革。我们向师兄推荐了中山大学校友会的微信公众号,他也建议应该加大这公众号的宣传力度。如果能有更深入的沟通,也有助于校友们更理解和支持学校的改革建设。
“还是大学好啊。”我想师兄想表达的,不仅是对中大曾经记忆的怀念,还有对中大发展前景的期望与肯定。
本章责任编辑:黄炜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