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母校90华诞陈运河刘修婉校友伉俪续捐签约仪式圆满举行
8月19日,庆祝母校90华诞陈运河刘修婉校友伉俪续捐签约仪式在线上赌博app 芙兰学术中心圆满举行。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教授,香港大学教授李焯芬院士、香港能仁书院副校长单周尧教授,香港饶宗颐文化馆馆长陈万雄博士,我校党委副书记李萍教授、副校长李善民教授、黄天骥教授、陈家祺教授、陈树辉教授、人事处处长骆腾、人事处副处长杨佩青、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李汉荣老师、副秘书长孔晓慧、黄源穗老师、线上赌博app 院长毛宗万教授、党委书记古小红老师以及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院长李宝军教授、书记欧阳可全老师等约30人参加了续捐签约仪式。
捐赠仪式上,我校副校长李善民教授代表母校与陈运河校友签订了《庆祝母校90华诞陈运河刘修婉校友伉俪续捐协议》,线上赌博app 院长毛宗万教授与陈运河校友签订了与线上赌博app 相关的捐赠协议。今年正值线上赌博app 二十周年院庆及化学学科创办九十周年,陈运河刘修婉校友再次慷慨解囊,向学校捐款1660万元,包括向线上赌博app 续捐人民币380万元,其中180万元继续用于芙兰励教奖学金(2018-2024年)、新增200万元(2014-2024年)设立“芙兰人才引进基金”、“芙兰奖教金”项目,支持线上赌博app 引进高层次人才,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奖励优秀青年教师、和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此次捐赠仪式上同时还进行与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捐赠项目的签约。
我校副校长李善民教授代表母校与陈运河校友签订协议

毛宗万院长与陈运河校友签订协议
我校党委副书记李萍教授为校友伉俪对母校的默默奉献和一片诚挚深表感动,并代表学校向他们赠送了纪念品及鸣谢证书。李焯芬院士更对两位校友伉俪不求回报、全心全意、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表达了由衷的敬佩,并希望中大学子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学会感恩。两位学长深情感谢母校的培养,希望学校师生发扬芙兰精神,潜心治学,为国家繁荣富强做出更大成绩,同时期望在母校生日之际,有更多的校友加入到支持母校、支持教育的行列。

李萍副书记代表学校向陈运河刘修婉校友伉俪赠送纪念品

会后合影
附件1 陈运河刘修婉校友捐赠项目:
自2005年至今,化学系63级和物理系64级的陈运河、刘修婉校友伉俪支持线上赌博app 发展,累计捐赠总额已达到1040万元(含本次续捐的380万元)。其中,前期捐赠的660万元,主要用于:芙兰励教奖学金一期、芙兰励教奖学金二期、芙兰中心建设工程款;本次续捐的380万元主要用于:芙兰励教奖学金二期-补充协议、芙兰人才奖励金(含 芙兰人才引进基金、芙兰奖教金)。
附件2 南方日报2014年8月20日报道:
伉俪校友捐赠母校3200万
————中山大学史上最大笔个人善款,曾化名“孙念恩”设立芙兰奖
南方日报讯 3212万元!19日上午,中山大学举行“芙兰奖”续捐仪式,该校化学系63级校友陈运河和物理系64级校友刘修婉伉俪再向母校捐赠1660万元,累计捐赠超过3200万元,这也是中山大学接到的以个人名义捐赠的最大一笔善款。
19年间回馈母校1500万余元
自1995年开始,中山大学物理系就连年收到一笔捐款,要求设立“芙兰奖励教奖学金”,资助教工科研,改善他们生活。让人费解的是,这个落款为“孙念恩”的捐赠人,从不露面。
彼时,中大教师生活并不宽裕。我国著名的光谱物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高兆兰,是中国光学、光谱学的开拓者之一,但她当时一度生活拮据。物理系决定,将芙兰奖励教奖学金颁给高兆兰教授。但这让年迈的高教授陷入不安:“一定要当面见见这位资助人,我才收这笔钱。”
由于高兆兰教授的执着,中大物理系多方查找,这才揭开了捐赠人“孙念恩”的神秘面纱。他们是中大化学系63级校友陈运河、物理系64级校友刘修婉伉俪。“孙念恩”的含义,孙是指孙中山,念恩,即怀念母校、感恩老师。夫妻俩早年求学中大,20世纪80年代移居香港,投身实业。
“大学就是大师,我虽未做科研,但对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很敬佩。”刘修婉女士告诉笔者,“芙兰”本来是指兰草,借此表达“对名师的景仰,对教育的礼赞。也是寸草对春晖的思念,校友对母校的责任”。
从1995年至今,陈运河和刘修婉伉俪相继设立了中大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奖励教奖学金、中山大学芙兰奖和中大芙兰学术中心,累计捐赠1552万元。19日的续捐仪式上,夫妻俩决定再向母校捐赠1660万元,捐赠期从2014年起一直持续至2028年。
资助年轻学者投身学术
受陈运河和刘修婉伉俪邀请,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院长李焯芬,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以及香港太平绅士、联合出版集团原总经理陈万雄等知名人士专程从香港赶到广州,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大“芙兰奖”评审。
据悉,“芙兰奖”奖励学校科研学术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文理医学科均有分布,以提升中山大学科研学术水平。黄玉山告诉笔者,中大在评审时,着重希望通过正面鼓励,激励年轻人坚持投身科研。李焯芬也表示,最近几年“芙兰奖”获奖者平均年龄越来越低,不仅是对这些学者获得优异成绩的肯定,更是一种对服务社会价值取向的激励。
“陈运河夫妻俩在香港并非大富大贵,平时非常低调,生活非常简单,在香港甚至没有私家车,都是坐地铁出行。但他们对母校的感恩之情让人感动。”中大教育基金会一位老师透露,陈运河和刘修婉伉俪不仅仅捐钱,更心系母校学术科研进步,希望通过“芙兰奖”资助中大年轻有潜力的学者,提升中大科研实力。
原文链接://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4-08/20/content_73415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