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国之兴亡,匹夫有责 ——访东江纵队宣传科长黄文俞之子黄榕儿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东江纵队系列之东纵文人——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

——访东江纵队宣传科长黄文俞之子黄榕儿

 

采访人:杨海婷   肖军   陈灵玉

作者:杨海婷(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13级应用化学)

采访时间:2015年9月7日9:00—14:30

稿件是否经过本人审阅:是

 

被采访者:黄榕儿,东江纵队宣传科长、中大校友黄文俞之子

2015年9月7日上午,黄榕儿先生冒着倾盆大雨,从佛山市顺德区赶来,参加我们的校友寻访活动。黄榕儿是中大校友黄文俞的儿子,在抗日战争时间,黄文俞是东江纵队宣传科长。黄榕儿学生年过六十,神采奕奕,和蔼可亲,初次见面就给我们寻访志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国之兴亡,匹夫有责 ——访东江纵队宣传科长黄文俞之子黄榕儿

 

黄榕儿先生在讲述他父亲的经历

黄先生说:“解放后,我父亲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南方日报总编辑,日以继夜地办报,几乎没有时间与子女在一起生活娱乐。1962年的一天,父亲郑重其事地把子女召集在一起,召开了家庭会议,向子女们讲述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当时我是广雅中学初二的学生,父亲的这次自我剖析,深深地教育了我。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我常问自己一个问题,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人生才有价值?”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积贫积弱,黄文俞与许许多多年轻人一样,努力寻找救国的道路。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他考入中山大学机械系学习。在中大求学期间,他刻苦努力,成绩优异,还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然而,他的性格柔弱,特别对社会的认识比较肤浅,不愿意参加政治活动,以为只要学好科学技术,就能为国家服务。但是,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踏碎了他的救国梦,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迫使他寻觅新的救国主张。于是,他开始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在上课的时候,书桌上面放着教科书,而他却在阅读抽屉下面的共产党的宣传读物。虽然,他的学习成绩还是很优秀,但是毕业前一年,他毅然放弃了学业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投身到抗日战斗中去。

在这次家庭会议上,最重要是,黄文俞告诉子女们,参加了革命队伍,不等于一定成为了真正为民众谋幸福的革命者,知识分子必须不断地克服自身的弱点,与工农大众结合,才能在不断发展的革命事业中做出贡献。黄文俞还告诫子女们,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作为执政党的干部,不能当官做老爷,而是要履行党的宗旨,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他要求子女们克服干部子女的骄娇二气,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黄榕儿讲述了这次家庭会议后,还自豪地告诉我们,他母亲是澳洲华侨的女儿,她放弃了去澳洲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很早就参加广东省抗日游击队。

黄榕儿说,这次家庭会议,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了自己的一生追求和努力。身为高干子弟,从小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养尊处优滋长了高人一等的思想。父亲的一番话,让儿子常常思索一个问题,革命前辈们为什么会愿意为了革命付出一切?答案是,为了建立一个让人民大众过上好日子的国家,为了中华民族不再受世界列强的欺侮,革命前辈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这个答案,使黄榕儿在人生的道路上作了不少努力。因此,不管什么情况下,黄榕儿都怀抱着崇高的理想,热情地工作,恪守对人民、对社会和对国家的责任。在香港,他积极参加爱国团体活动,为香港落实一国两制的方针,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尽自己一份力量。同时,黄榕儿还经常给自己的儿子进行爱国教育,动员儿子参加爱港爱国的活动。

这次寻访中大校友的活动引起了我们的反思:作为国家最年轻的一代,我们对历史缺乏了解、对国家大事关心得越来越少,甚至对判断某个历史事实的正误的能力,不少人都是缺失的。凡事只考虑个人利益,所谓国家、所谓信仰,多数时候只停留在表面,这让老一辈们多么地寒心!

临走时,黄榕儿先生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需我们一代接一代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希望我们能够把爱国精神继续传承下去,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八个字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树立为国家奉献的信仰,勇敢担当起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和对国家的责任。相信这不仅是对我们大学生的期望,也是对所有青年的期望,笔者在此与诸位读者共勉。